还记得2015年高考放榜那天,我陷入了一种被命运玩弄的绝望中。我妈知道我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,她害怕我想不开,用各种方式安慰我,几天后我还是释然了,只是我知道,后面的路会难走很多。

高考仿佛是一次重新洗牌,无论发到你手里的是什么,再难打,也得打完,因为生活没有投降这个选择。填志愿又是一大难题,以前心高气傲不屑一顾的学校,现在都可以轻松将你拒之门外。

在学校里呆的太久,与外面的世界其实是脱节的。对于家境普通的小镇男孩来说,就业环境在选择专业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高中时,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导演,只是在现在这个状况下,它成为了泡影。

我妈问我,你想学什么?我说,随便吧,在二三流的学校学什么都是一样的。我说这话时,像是在赌气,仿佛有一种自毁前程的快感。可是这些责任全在于我,辛苦的只有我妈。

在临近截至的那几天,我妈说,我帮你问了一些人,他们说现在IT行业挺好的。我说,我想学建筑学。她说,好吧,那建筑学就放在第一个吧,第二个呢?我说,随便填吧。

后来在青岛的一天晚上,我得知我被录取了第二志愿学校的第二个专业,是软件工程。现在回想起来,总会有一种“他那时候还太年轻,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,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。”的感觉。

旅行回家后,收拾完心情,我决定好好规划一下。我那时对计算机,对软件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单机游戏、网络游戏、手机游戏,甚至一度以为,学计算机就是做游戏。那时候,我只知道有c、c++两种语言,c++看上去貌似要比c高级一点,于是开始找资料,找视频,开始对着视频学习c++。

开学第一天,我更加失望了,因为破校区还没有高中好,这和我想象中的大学生活一点也不一样。我一开始一度陷入这种情绪,后来发现身边的同学普遍都喜欢吹嘘自己的高中,我立刻冷静了,而且变得羞愧。

我觉得,我似乎就将被带入了那种节奏:一种对于高考毫无反思的、不敢直面现实的、毫无来由的失败者的优越感。这种氛围很可怕,它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,把人从一种好高骛远带到另一种妄自菲薄。三年过去了,事实证明我当时的想法是对的。

由于暑假里学过一点c++,所以在开学之初对于IDE的安装、基本语法这些比较熟悉。那时,同学们有问题愿意问我,渐渐变成了他们口中的“大佬”,那时候我满足于这种感觉,觉得自己懂的东西比他们多,足够了,殊不知这是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。

学了一段时间后,心中出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疑问:现在写的这些程序,都是一些控制台黑框框,这到底能干什么?那时候,这些问题都没有领路人给我解答,只能自己摸索。

后来一段时间,我执着于图形界面,学了些html/css,甚至还花了一大段时间去学Unreal Engine去做游戏。做出一些小demo来还沾沾自喜,觉得图形界面就是编程的终极目标,现在想来真的是too young,too simple,sometimes naive。

这些都是我走过的弯路,也从侧面反映了,在初学阶段,假如有人来指引你,那将会事半功倍。

我对java最初的兴趣是来自于学长用swing写的一个桌面弹球的demo,因为那时候仍然执迷于图形,所以开始学习java。渐渐地,浏览了网上的一些文章后,我知道java可以用来写网站。那时候,渐渐萌生了写网站的想法,那时候居然还有了创业的念头,想做本地的家教资源集中化的平台,虽然这事最后没成,但是因为这个交到了一些朋友,这是后话。

大二下,我自己搬出去住了,因为“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,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,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”,我当时觉得,天天在宿舍中过着“开黑?等我!”这种生活时,我快要失去这种能力了。

于是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,做了份家教来支付房租。那段时间里,我在编程上的水平(虽然还是很菜)渐渐拉开了和同学们的差距,已经渐渐学会使用servlet&jsp写简单网站了,后来渐渐学了SSH框架,使用一些框架搭建博客,部署在云服务器上等。虽然现在看来这些不值一提,但在那会同学中,被他们认为是“大神”了。

这些虽然只是玩具级别的项目,但是给我带来的正反馈,是很有价值的,让我觉得写程序很有意思,渐渐培养出了兴趣。

大三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忙的一年,因为当时想多接触学科竞赛,于是参加了学生会的选举,担任了学生会的职位,分管学院的科创事宜:一件关于古代钱币的作品;另外,认识了一些朋友开始在学校里创业,含蓄点说就是做点小生意赚钱:如何在校园内赚到第一皿金;和朋友开发并维护一款校园助手软件:果核 | 我们的第一款作品(回望第一个简陋的版本,现在果核安卓端已经迭代到3.0,小程序迭代到2.0,已有8k用户,有时间会再讲一讲);继续自学编程。

以上四件事是我大三的全部重心,还有一些琐碎,那个时候我渐渐学会了抽烟,但未成瘾,直到现在,也是偶尔抽一次,一次1-3支。烟草确实给了我另一种放松的方式。

大三暑假前夕,是我最煎熬的一段时间,因为已经确定不考研(考试恐惧),暑假就需要找实习,可能我的简历写得还不错吧,虽然在双非大学,也拿到过一些大厂的面试,但是我那时候很少了解求职方面的信息,面试了几次才发现自己与招聘要求格格不入,那时陷入了一种自我否定之中,觉得之前在大学中获取的一些成绩都是虚假的,自己仍然是那个loser,一直都没有改变罢了。

那段时间里,我静心下来复习,应对面试,奔波于上杭两地,身心俱疲。那时,是在和时间赛跑,我常常复习到凌晨两三点。有时候,看着窗外一片漆黑,只有我的电脑屏幕泛着荧光,竟有种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”的感觉。

最后,我来到了爱奇艺,先是电话两面,感觉不错,约我到公司面试,到了之后,经理一面,我感觉不太好,觉得已经凉了,二面是我现在的leader X叔,面试过程比较顺利,于是我留了下来,我很感激他,给了我这次机会。我是组里唯一一个本科生,还是双非。

村上春树说:“在这个世界上,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,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。向来如此。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,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。而大部分人分不出二者的差别。”我觉得编程之于我,便是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