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志,是web log的音译,现在更多地被称作博客。博客,可呓语琐碎,亦可行文完备;可信手拈来,亦可字斟句酌。说得通俗点,就是公之于众的电子日记。

说起日记,昨天我去看《邪不压正》,其中有一段台词很有趣。

“正经人谁写日记啊。”

“你写日记吗?”

“谁把心里话写在日记里?”

“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?”

“下贱。”

这段更多的是一种在影片中故事背景下人物的相互试探,也是对影片外世界的一种调侃。

人在温饱之后,就开始想要表达自己,语言交流粗糙且易逝,况且还需要一个倾听应和者作为对象,颇受拘束。而文字则是自我交流的载体。

浏览器时代,博客是网友之间联系的纽带。而现在,我们有了微博与朋友圈,语言组织能力也被限制在了140字符中。那么在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,还需要写网志吗?

我在前年搭建过自己的博客网站,也写了一阵子,后来由于服务器有其他用途,加上写作热情减退,就渐渐不再维护,并最终删除了网站。

如果说,写博客/写作能够给你带来什么?

  • 写技术笔记,犹如反刍,一个将所学的知识输出,再输入的过程。
  • 写随笔,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,与自我好好的交流一番。
  • 写游记,将山川河海,琼楼玉宇为你所独享。
  • 写吐槽,释放自己的情绪,收拾心情,整装待发。

渐渐地,你会发现:

  • 技术提升了。
  • 思维缜密了。
  • 情感丰富了。
  • 热爱生活了。

或许,这些你不知道的事:

  • 世界上的某个人正在阅读你的博客,并成为了你的粉丝。
  • 你的某个想法得到了共鸣,并改变了他人的人生轨迹。

这很酷,不是吗。

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写了人生三境界。而我总结,写博客亦有三境界。

第一境界为:“何处春江无月明?”初建网站,新奇不已,各种插件星罗棋布。

第二境界为:“江月年年只相似 。”热情消退,不再更新,网站如同尘封已久。

第三境界为:“昨夜闲潭梦落花 。”回归初心,执笔随性,用舍由时行藏在我。

如果读到这里,你也想创建一个私人的博客,不妨继续往下:

我曾经使用的是WordPress,一套基于PHP,最富盛名的博客系统。但是我它过于笨重。而我现在更钟意Hexo或者Jekyll,这两个框架不需要管理后台,将用Markdown书写的文档放在原文件夹中,简洁轻便,极速渲染。而且可以托管于Git Page,省去了购置服务器与维护的烦恼,能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内容本身。

而搭建过程又是极其便捷的,即使你没有Nodejs或Ruby的基础,甚至没有任何编程语言的基础,依旧能够从容应对。

可以参照这个公众号曾经@Nicer发表的一篇简易教程利用Hexo+GitHub Page搭建一个个人博客网站,或者你若觉得他写得不易懂,我推荐一篇:hexo从零开始到搭建完整

这是我前天搭建的博客:菰蒲深处[jihangyu.com],至于为什么要如此命名呢?我翻到了曾经写过的一段话:

博客这个名词太古老了,即使是在今天,也仿佛是一种雁字回时的书信。

这里能让我平静下来,犹如是在朋友圈和微博席卷之下偏安一隅。

网站建设完成,需要命名的时候,脑海中不经思考便浮现出了“菰蒲深处”这个词。

菰和蒲是水草,借指湖泽。在我心中大概是有些互联网汪洋中一片隐秘水域的意味。汪曾祺有一本书《菰蒲深处》,写的是童年和故乡的往事,我十分喜欢。我也希望我在这里能够简单而真挚。

如果你搭建成功了,并且愿意持续更新下去,欢迎与我交换友链。